西电导师|尹应增:将阳光播撒在学生心中
日期:2021-05-14 16:49 点击量:
前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以及学校研究生工作会议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启动会精神,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水平,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西电导师”系列报道。希望通过宣传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优秀导师事迹,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不断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党和国家需要、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走进简单而明亮的办公室,反复拨动鼠标,一遍遍校对着幻灯片上的专业知识;在实验室和学生一起不断尝试,逐一排查每个焊点来找到问题的关键,这是尹应增多年来教学生涯中常见的片段。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汇成了多年来学生们心目中如大树般的他,让我们一起走进来自电子工程学院尹应增老师的世界。
尹应增, 博士生导师,1964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1990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2年获博士学位,200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就任于西电电子工程学院。从事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的方案论证与实施、理论分析与设计、结构工艺与定性的工作。先后参加纵向项科研项目10项,横向项科研项目25项,主持参与多项相关电子标签以及微波RFID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研究成果获部级三等奖2项、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3项;在国内外期刊以及会议上发表论文近40篇。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走进简单而明亮的办公室,反复拨动鼠标,一遍遍校对着幻灯片上的专业知识;在实验室和学生一起不断尝试,逐一排查每个焊点来找到问题的关键,这是尹应增多年来教学生涯中常见的片段。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汇成了多年来学生们心目中如大树般的他,让我们一起走进来自电子工程学院尹应增老师的世界。
尹应增, 博士生导师,1964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1990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2年获博士学位,200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就任于西电电子工程学院。从事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的方案论证与实施、理论分析与设计、结构工艺与定性的工作。先后参加纵向项科研项目10项,横向项科研项目25项,主持参与多项相关电子标签以及微波RFID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研究成果获部级三等奖2项、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3项;在国内外期刊以及会议上发表论文近40篇。
01教学相长,共植学术参天之树
大学刚毕业的尹应增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分叉路口,当周遭不少同学选择下海经商时,尹应增选择留校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就像是机缘巧合”,尹应增这样回忆道。回望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欣慰与自豪是尹应增对自己最好的肯定。也许当年的他也不曾想过,这份信念感会支撑着自己站立于三尺讲台三十余载,一代代的学生也在他的影响下加入了教师队伍。
从教三十余年,教学相长是尹应增教学心得的最好诠释。不同学生提出的见解与思路让他欣慰惊喜,形成活跃的学术氛围是尹应增一直所追求的。“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棵大树才能让更多人来乘凉”是尹应增对学生最常说的一句话。
在丹麦留学时,幼教老师蹲在地上跟孩子交谈的方式启发了尹应增。面对学术问题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共同解决问题成为了尹应增的教学初心。作为研究生导师,他认为老师不仅仅是给学生指出问题,更重要的是与学生共同成长,在不断探索中共建学术之树。
02教研结合,以耐心攻克难关
谈及科研过程中曾经遇到的困难,尹应增举了一个例子:一次调试过程中,在确定所有设置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始终得不到正确结果。于是他就从最基本的开始,每一个元件、每一个焊点都下决心焊一下,最终发现问题所在。“做事情每一个地方都得注意,一个板子上那么多焊点,从哪里下手呢?根据我的经验,肯定是从最主要的地方一个个去焊,主要部分没发现问题再去仔细检查其他地方。所以我很快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抓住要害,辅以耐心,是尹应增克服难关的方法。
以我现在的理解,这些奖项实际上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对工作的一个总结,确实还是要去争取、去做、去提奖。”在谈到对于科研奖项的想法时,尹应增这样回答。他年轻时在导师的带领下获得多个天线方面的奖项。在当时没有仿真软件的条件下,他们自编程序进行计算和验证。当尹应增成为导师后,他将这份刻苦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带领他的学生们一起攻坚克难,和学生充分交流探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兼顾教学与科研,尹应增并没有觉得疲累。“作为教学来说,你一定要去做科研,你做了科研才能够知道问题在哪里,从而在教学当中给大家都讲出来。而有了科研项目后你才知道教学的方向,从而对教学提出一定的要求。”把科研中的问题带到教学里面去,把教学里的基础知识带到科研当中来,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二者相辅相成,让尹应增在教学和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我,积极思考。
03多思且行,用智慧滋养人生
“多思出智慧”是尹应增的生活态度。作为西电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中流砥柱,他即使在工作时间以外也从不停止对科研难题的思索。一些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也都是在这些时候浮现出来的。“休息就是坐下多想想”与“多思出智慧”一样贯穿于尹应增的课堂中。也正是在这种引导下,使得西电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开枝散叶,在国内有着不小的声誉。
尹应增另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专家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你在这一方面肯钻研还能取得成果,你就是专家”。博学善思,笃行致远是尹应增向我们展示的个人名片。也许,这也是许许多多西电一线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04亦师亦友,做学习引路人
“尹老师非常和蔼,在指导学生时,总是循循善诱、启发式的讨论问题,很容易接收知识。当学生提出新的想法,总是从多个维度一起探讨,开拓了视野。另外,也比较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健康。”这是尹应增在学生沈仁强(目前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九研究所工作)眼中的样子。尹应增曾说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他自己也将这个观念发挥到极致。
在学习方面,尹应增给予学生指导,启发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他就像是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罗曼·罗兰曾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尹应增胸怀大义,经常教导学生要为社会做出贡献。杨熙(博士,讲师,硕导。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微波技术专业,目前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这样描绘他眼中老师的模样:尹老师和蔼可亲,是学习上的引路人更是成长中的亲人。在他的周围就好像被阳光温暖着,心情都是六月天。尹应增将心中的阳光撒向学生心里,他的学生也播撒阳光到更广阔的地方。
诲人不倦,恪守职责
尹应增老师以平等耐心沐浴桃李
西电学子必将承载着这份阳光
自强不息,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