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5日至27日,值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30周年之际,由中国雷达行业协会、中国雷达行业科技委联合主办、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的“雷达未来大会”-线上大讲堂第四季在“云端”成功举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专委会作为联合协办单位给予大力支持。
本次大会由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中国雷达行业科技委秘书长金林首先致辞,金秘书长指出“雷达未来大会”线上大讲堂旨在通过巅峰对话、线上互动,深化学术交流、分享创新成果、促进战略合作,共同创造中国雷达行业的美好未来。值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30周年之际,祝贺实验室蓬勃发展,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同时,本次大讲堂也得到了段宝岩院士、崔铁军院士的大力支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英教授作为本次讲堂召集人,邀请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东林院士、南京大学金飚兵教授、中国电科14所邢小明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薛泉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胡俊教授、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作为开讲嘉宾,六位业界巅峰学者以“电磁赋能”为主题,聚焦天线微波、介绍前沿技术、分享创新成果、开启了一场电磁行业的“云端盛宴”。
首先,苏东林院士为大家带来“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中的电磁安全问题”的学术报告,苏院士从电磁基础理论出发,清晰地梳理出当前由机械化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对电子系统设计认知的颠覆性变化、探讨了电子系统随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所带来的电磁新问题、给出了对集成电路面临的电磁安全问题的新认识、介绍了所开展的开创性系统工作,提出了新时代电磁化发展的前沿技术需求与未来发展导向。
金飚兵教授为大家带来“自旋电子的THz辐射和可编程THz器件”的学术报告,金教授从太赫兹波的物理特性出发,介绍了太赫兹领域中自旋电子的发展历程,阐明了铁磁中超快自旋流的产生机理、发现了反铁磁的超快自旋泵浦过程,为实现高速、稳定和高集成度的反铁磁自旋电子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新方法;分析了超材料从可重构到可编程,再到智能化的演进历程,给出了智能化太赫兹信息处理的前沿技术发展动态与设计思想。
邢小明研究员为大家带来“微系统技术在相控阵雷达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邢研究员针对新一代装备对相控阵雷达轻薄化、小型化和多功能一体化设计的迫切需求,指出基于微系统技术的相控阵雷达微波电路与系统集成的设计新思路。报告回顾了国内外微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各种集成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在微波电路与系统领域的微系统技术应用情况,指出了未来相控阵雷达技术从芯片到系统、从硬件到软件集成、从系统单一功能到多功能跨越的发展趋势。
薛泉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基于CMOS的毫米波源新技术”的学术报告,薛教授从毫米波技术的发展背景出发,指出其是未来无线通信的重要发展领域,毫米波集成电路发展向着具有高宽带、低噪声、低功耗的方向发展。报告从毫米波振荡器、分频器、倍频器三个方面介绍了毫米波源的创新设计与集成方案,为其在未来5G/6G移动通信系统及新一代WiFi应用提供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与新颖的设计思路。
胡俊教授为大家带来“雷达散射截面积预估技术的发展和趋势”的学术报告,胡教授瞄准现代雷达对雷达散射截面精准快速获取的迫切需求,回顾了雷达散射截面预估技术从解析方法到近似方法,到数值方法,最后到快速算法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数值预估技术的发展和研究趋势,指出了各种预估算法的特性与优势,提出了基于数值预估技术的系统性研究及其应用,最后指出了雷达散射截面预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陈红胜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智能电磁隐身”的学术报告,陈教授首先回顾了电磁隐身的发展背景与研究历程,介绍了新型电磁材料在透波隐身和散射调控方面的应用,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新型电磁材料正逆向单元结构设计、全局化器件功能定制、自适应智能系统调控方面的发展,提出了从透明隐身到幻觉隐身再到智能隐身的系统性工作,实现了具备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的自适应隐身功能。
大会内容精彩纷呈,各位专家学者与线上平台的参与者就报告内容涉及的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参与者对各位学者精彩的学术报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大讲堂由蔻享学术、雷达学报视频号和雷达学报B站同步直播。
本次线上大讲堂是在新时代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深入发展、社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开展。值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30周年之际,大会以“电磁赋能”为主题,聚焦雷达行业中电磁发展新技术、新应用与新场景,旨在面向国家需求、顺应发展趋势、推动科技创新、催生新时代中国电磁领域新生态。本次活动通过巅峰对话与线上互动,为电磁领域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学术交流、思想碰撞的重要契机。
- 上一篇:高速互连技术
- 下一篇:电磁仿真与多源遥感图像智能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