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2024天线射频学术与应用专题报告会成功召开

日期:2024-12-11 15:44 点击量:

作为中国信息通信大会暨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的分论坛,2024天线射频学术与应用专题报告会于2024年11月29日上午在成都召开。本次专题报告会由中国通信学会举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安徽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10所知名高校及雷达探测感知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天线系统产业联盟协办,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会议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技术委员会学术秘书刘仲勋主持。

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延川为报告会致辞,张秘书长指出:要加快建成科技强国,要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力,并能持续产出重大的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成果;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要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技术委员会覆盖了全国多所高校、运营商和业内知名企业,体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深度融合。中国通信学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积极倡导推进天线射频领域发展、加强高层次的学术与产业交流、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结合、推动技术标准的研制。天线与射频技术委员会在段宝岩院士的带领下紧密团结,学术和产业各界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产业协同创新、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期待委员会今后继续积极地推动天线射频领域前瞻性、战略性和引领性的研究和探讨,为促进学科建设和产业创新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移动通信设计院网研中心副主任高峰作为产业界代表在报告会开始前谈到产学研融合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天线和有源结合后,如何和信息、网络、平台进一步结合是后续需要重点探讨的发展方向。他鼓励更多的青年专家加入到天线射频行业中,为我国移动通信天线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艾渤教授为报告会做了题为《大规模多天线信道测量与建模》的报告,展望了信道建模的新需求、新场景和新特征,对未来移动通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张建华教授团队的唐盼老师做了题为《面向6G的信道测量、建模与仿真研究进展》的报告,报告重点阐述了6G信道研究的趋势和愿景,并展示了团队在3GPP、扩展统一化建模、信道仿真、平台搭建和6G标准化的研究进展情况;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杨利霞教授团队的孙庆安博士后做了题为《基于孔径型超表面的多路复用高纯度光学涡旋生成技术》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孔径型超表面在高纯度光学涡旋生成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在光信息传输、拓扑光子学和手性量子光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副院长唐杰教授做了题为《智能反射面辅助通信网络:端到端传输模型与系统优化》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智能反射面的优化策略、端到端传输模型构建和系统优化,展示了智能反射面在广泛场景下的应用效果;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马慧锋做了题为《基于可编程信息超表面的保密通信》的报告,马教授介绍了信息超表面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并展示了密钥分派方案和多通道高安全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及演示效果,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思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贾永涛教授做了题为《面向无线通信系统的小型化低成本平面空馈阵列天线》的报告,介绍了一系列波束扫描平面空馈阵列天线研究成果,为低剖面、小型化、低成本、高集成度的天线设计提供了极有吸引力的路径探索;中国联通研究院张涛首席研究员做了题为《六位一体提升5G-A网络服务能力》的报告,谈及了中国联通围绕“ 六位一体” 推动5G-A 技术从标准走向商用的思路,并指出了5G-A演进的重要方向,对于行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移动研究院曹景阳研究员做了题为《基站天线演进方向与新技术》的报告,讲述了绿色天线的场景规划、定位、及应用情况, 并提出了智能追焦、超表面天线罩、信号增透/屏蔽膜的天线未来发展新技术、新方向的指导。

本次报告会还设置了科普环节,由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技术委员会组织秘书何爱芬主持,安徽大学的赵鲁豫教授为报告会分享了《低空经济与电磁空间融合发展》的科普报告。报告涵盖低空经济与电磁空间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及于通感一体化安全规划、入网低空载具检测、AI融合的实时感知等构建低空智能信息网的关键技术。

本次报告会共有来自全国多所高校、运营商、天线射频领域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130余人,围绕移动通信未来发展、低空经济、电磁空间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带来了一系列新理论、新技术、新观点和新思想。

 稿:刘仲勋

编 辑:李 桦

审 核:张严锋

 


西电导航微信公众号

天线所微信公众号